湘江高端学术论坛暨湖湘法治论坛第154讲:肖永平教授应邀作“法学研究方法与创新”的学术讲座
数据更新:2025-09-3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2025年9月27日下午,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肖永平教授应邀在湘江高端学术论坛暨湖湘法治论坛154讲作“法学研究方法与创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a片无码
副院长宋智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到场聆听。

肖永平教授围绕法学研究方法开展专题讲座,以“理论 + 案例”的模式系统拆解法学研究路径,覆盖传统方法、交叉学科方法及综合运用,现场师生反响热烈,收获颇丰。

讲座中,肖永平教授首先聚焦四种传统法学研究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让抽象理论落地。讲解规范分析方法时,他紧扣新发布仲裁法中的争议问题,如仲裁协议形式认定、临时救济条款适用等,拆解法律条文逻辑与实践边界;阐释比较研究方法,则结合数字经济 “三级格局”的差异化特征与战略布局逻辑,对比不同区域在数据跨境流动、平台监管上的差异,展现跨制度分析的价值;针对价值分析方法,以危险房屋强拆制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公共安全与私人财产权、行政效率与程序正义的平衡难题;谈及历史研究方法,他梳理古代“容隐”制度从先秦萌芽、汉唐完善到近现代与“证人豁免权”衔接的脉络,让师生明晰法律制度的历史根源。
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肖永平教授进一步拓展研究维度,介绍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哲学、实证研究四种交叉学科方法。他指出,法社会学中的法是“活法”,需跳出条文观察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法经济学注重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法哲学聚焦法律根本命题,如法的本质、价值基础及合法性来源等;实证研究则强调以数据支撑结论,强调量化研究,研究的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推动法学研究从理论推演走向实践验证。
讲座后期,肖教授重点讲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明确 “单一方法难以解决复杂法学问题”,法学研究需结合历史方法追溯立法沿革、规范方法分析条文适用、实证方法统计真实数据、价值方法权衡利弊,唯有组合运用才能实现研究全面性。随后的互动答疑环节,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肖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逐一拆解,既解答具体困惑,更引导大家思考方法选择与研究目标的匹配性。


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内容翔实,以“方法解析到案例佐证到实践应用”为主线,不仅为师生搭建起完整的法学研究方法框架,更通过案例降低理论理解门槛,帮助参会者厘清各类方法的差异与适用场景,掌握灵活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切实指引,将助力提升研究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文/杨星嗣 何智远
一审:李倩;二审:宁红辉;三审:宋智敏